top of page
Gradient

Works & Links

I’m a versatile sound designer having proficiency in game background music and SFX production, orchestration, électroacoustique composition, MaxMSP and Pure Data programming, Chinese bamboo flute session musician and tutoring

Glass Buildings

Mixed Music《山鬼 the mountain spirit》 for bamboo flute and electroacoustic music 屈原 Qu yuan by yu-shing chang 張譽馨 2021 September

#Mixedmusic #electroacoustique #abletonlive

張譽馨是與我相識多年的作曲家,於 2021 九月份邀請我和她合作一首作品 —《山鬼》。
這首曲子受台灣玹音雅集的委託創作,並於2021新台灣音樂管樂作品發表會音聲相合音樂會中首演。譽馨首度結合電聲與器樂做創作嘗試,為了將她的聲響構想正確的呈現,並能夠在音樂會上即時做收音調變,我使用了 Ableton live 這個非常適合現場演出,且功能彈性多元的 DAW 來做電聲處理,並在這首曲子裡面,將預錄好的竹笛素材導入粒子合成器中與現場的竹笛演出做出對話,這是一次很有趣的合作,與作曲家一同聆聽原始的器樂素材的同時,套用各種效果器和設想變化流程,宛如一場聲音的科學實驗。

Podcast SOS Homophobie 2020 OCTOBER~2021 MARCH

Opening/Closing jingle sound design

Podcast ADDA 2021

Opening/Closing jingle sound design

ADDA 這個單元,是由台灣藝術家鄭惠文所主持製作,邀請南亞的藝術家一同談論藝術,音樂等各種主題。
由於惠文本身是很優秀的西塔琴演奏家,我使用了她的西塔琴錄音,做聲音上面的處理,西塔琴的聲音中有個「嗡」音的特質,十分特別,我利用 Cross synthesis 這種與其他類型的聲音交叉合成的技術,為這個節目製作了一個具有特殊音色的開頭與結尾 Jingle。

這是我的第一個podcast相關的工作經驗,是和五位法國聲音設計師一起,幫助一個倡導反恐同(更準確來說應該是LGBTQ)協會 <SOS Homophobie> 製作 podcast 的背景聲音及轉場和開頭結尾的 jingle...

我們並不參與文字口述內容的製作,而是專注在使用聲音的創作上面,也就是非語言的,sensorial 的概念傳達。該協會的核心精神有三項:

  • 預防,通知,告知:對社會大眾宣導LGBTQ相關的正確認知

  • 支持:幫助LGBTQ族群,給予身心支持

  • Fighting:

我們根據這三項核心精神以及他們預告將在Podcast中談論的內容,每個人自由的創作認為可以應用的聲音。我製作的聲音的其中兩個,被用在這集節目上的開頭以及結尾。開頭的聲音是根據第一項核心精神:<告知>來製作。我使用一串快速的同音,在很短的時間長內改變音色亮度,用視覺來描述的話,可以說是一個物件逐漸發光的過程,象徵著我們向一個人傳達本來他所不具有的認知,也就是說從“不知道”變成“知道”(或者說變成“認識”)。結尾的背景聲音較為 discret,但可以聽到較高頻有類似刀刃互相碰觸摩擦的效果:因為就我的理解,很多時候人與人在觀念的衝突上,不見得會完全檯面化,很多是進行在空氣之中,有時近乎無聲。對我而言,這個協會說的 Fighting, 除了他們定期舉辦校園巡迴講座或是戶外設棚之外,某種程度上大部分的時刻,是透過podcast 做空中的fighting。因此,在這層理解上,我並沒有製作較為活躍暴衝的聲音的意圖,而是希望能做出溫和但持續的努力 fighting 的 image.

ALARM GENERATOR for SNCF, France 2020

Alarm generator based on alarms guidelines  by Patterson, R. D. 

在法國國家鐵路局的創新與研究部門(Innovation & Research department) 進行聲音設計實習的期間,我利用 Max for live 製作出一個新的警報產生器,並在2020年底和SNCF簽署智慧財產轉讓合約,目前他們已經開始使用這個產生器來製作新的警報聲以置換舊有的傳統警報,且在RER D線上面使用我製作的警報來疏散旅客。 

我的的領導者是 IRCAM 的心理聲學/聲音設計學者,我們一起進行了以下工作: 

  • 進行 RER D 全線的車廂與車站的聲音放送觀察研究

  • 與委託客戶方開會,製作線上 soundboard 提供公司客戶與內部員工作答,理解多數人對SNCF品牌的認知,並研究如何製作出能夠表現 出品牌精神,不會攪擾乘客,同時卻能有效疏散旅客的警報聲。 

  • 基於原始的警報合成技術做出新的結構規劃設計

  • 疏散旅客以及新型電動TGV的能量耗竭的警報聲設計 

  • 新型警報產生器程式設計(Max for live)及使用說明書(英文/法文) 撰寫 

這個產生器的設計過程中,有趣之處在於,如何設計出不會導致旅客恐慌,但同時又能疏散旅客的警報聲。剛接到這個任務時,真的有種「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感覺,但想想這也是學術研究結合創作的有趣之處,人的感官本來就是複雜的。

另一項設計重點是,必須和公司內部的客戶溝通合作,找出SNCF的品牌形象,並想辦法用聲音來呈現。花了非常多時間利用 google form 建立起類似視覺設計師使用的moodboard工具,這在法國被稱作soundboard。同時,為了幫助客戶使用恰當的詞彙明確表示他們對聲音的感受還有期待,我們和 IRCAM 的 PDS(Perception and sound design) 小組合作,將他們開發的 SpeaK 系統轉譯成網站,並製作網站使用的教學影片提供客戶做聲音與詞彙的連結訓練。 

最後,我結合了 Audio display 中的 Auditory icon 的概念 (也就是 William Gaver  為麥金塔電腦設計的物件音效的概念) 以及英國學者 Patterson 在 1990 年提出的 sound alarm model,製作出新型的警報產生器。

Orchestral Sound Logo of the biennale Le Mans Sonore 2019 

Partenariat with Le Mans Conservatory 

Transcription from electric music to percussion ensemble

Logo sonore Biennale Le Mans 2019 - version de percussion

在法國勒芒高等美術學院 (Le Mans ESAD) 攻讀聲音設計碩士所參與的第一個活動,是 2019 年底由校方和市政府共同主辦的聲音雙年展。因為勒芒是個響徹鐘聲的城市,所以這次的雙年展的聲音 Logo 主題,是圍繞著鐘聲進行創作的。由於我有音樂管弦樂編曲專長,並著迷於法國的頻譜樂派,所以分工方面將管弦樂轉譯的工作交給我,於是我聯絡了勒芒音樂學院 (CRR Le Mans),詢問校方有沒有組別有興趣一起合作這個項目。打擊組很快的回覆了我,我們開始進行為期近三個月,六次的會面和聲音實驗。原始的電聲 Logo 版本相當抽象,出於好奇,我請幾位高中學生在萬靈節假期試著把這個聲音轉譯成譜,結果也看到幾份令人非常驚艷的成品,主動聆聽與被動接受樂譜的餵食,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最後我們把電聲 Logo 的專案檔分軌輸出,一層一層聲音分開聆聽,並一起討論可以使用什麼樂器,什麼演奏手法,這些都是我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雕塑聲音的方式。最後這個擊樂版本非常受到大家歡迎,也在當地的廣播電台上播放過。

Jardin Expé challenge étudiant Le Mans 2019 october~2020 june 

Arduino/Pure Data programming/Field recording

勒芒這個城市中,有多個歷史古老久遠的花園,市政府希望能夠集合大學的歷史考古以及人類學系和美術學院,為其中幾個花園製作聲音裝置:藉由錄音,聲音創作,口述,詩詞朗誦,將這個城市的過往以及故事帶給駐足與此的人們。在裝置設計上,我負責 Arduino/Pure Data 的程式設計,連結了風向風速還有溫度濕度計,在不同的天氣狀態下,播送不同的聲音。同時我也採集了這個城市裡在羅馬時期便已修建的地下水道的聲音,透過這樣的聆聽,似乎與過去連結了起來。勒芒高等美院的正下方,便是一個羅馬時期的浴池,我們也曾與一位西班牙導演合作,在裡面拍攝 360 度電影,並進行 360 度的聲音處理。

Tag War 2019 January~2020 august 

- BGM composition

- SFX production

- Arranging

- Mixing

Tag War 條碼大作戰,是由哇哇科技這個遊戲製作工作室在 Steam 上面發行的 VR 多人連線射擊遊戲。我和作曲家林育平合作,進行背景音樂創作以及音效上面的設計,也是在這個製作過程中,更加深了我再度前往法國鑽研聲音設計的企圖。在這個遊戲中我們改編了小約翰史特勞斯的《閃電與雷鳴》,在這樣的計時遊戲中搭配速度調整以及大小調互換,起到很好的效果,也有遊戲玩家表示音樂好聽。

Alan 不負人間 2017 

我是笛簫的演奏者,在 2017 年參與了音樂製作人姚書寰的歌曲製作,錄製了簫的片段。

Shei-pa national park ar guide application 2018 

- BGM composition

- Field recording

- Arranging

- Mixing

雪霸國家公園的 AR 導覽程式是由哇哇科技所承辦製作,我則與法國音樂家 Gilbert Medame 合作,負責背景音樂製作:故事背景介紹與開頭由 Gilbert 創作,我的部分則是開始介紹大雪山中的台灣特有動物時的背景音樂部分。當時帶著錄音機到大雪山林中錄音,切身記憶了山中的靜謐,為以家庭 (家長與孩子) 為主要使用者為考量,搭配採集到的鳥鳴聲與環境音,製作了比較溫馨安靜的背景音樂。

Bamboo flute and ewi recording for Electroacoustique music and games 2018-2019

與哇哇科技合作期間,我利用電子管樂合成器 Roland Aerophone 為音樂音效製作了大多數的管樂錄音,由於這是直接 Line In 的樂器,不需要設備極度完善的錄音室做錄音,便能帶來非常好的演奏質感,同時我也利用自己的竹笛錄音,進行具象音樂的創作。

bottom of page